首頁 熱點 要聞 國內 產業 財經 滾動 理財 股票

用愛澆灌“格桑花”|聊城援青教師孫召臣:傾聽學生聲音,盡全力解決遇到的堵點、難點

2023-09-09 15:18:04 來源 : 百度新聞

編者按:

自2017年聊城市啟動教育人才援青工作以來,先后60余名教師赴青海剛察縣支教,從30米的平原到3300米的高原,縱使相隔1800公里,海拔相差百倍,但從未改變的,是他們腳下的“三尺講臺”。

在第39個教師節到來之際,大眾網聚焦援青教師隊伍,推出特別策劃欄目——《用愛澆灌“格桑花”》。通過專訪援青教師,講述他們扎根邊疆,為高原教育事業默默奉獻的故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大眾網記者 常明清 聊城報道

2023年8月27日,聊城市第七批“組團式”援青教師團隊的11名老師踏上了相隔1800公里,海拔相差3000多米的剛察縣,接過對口支援剛察縣的接力棒,開啟了新一輪的援青征程。

聊城市第七批“組團式”援青教師團隊

孫召臣,是聊城莘縣實驗初級中學的一名擁有21年教學經驗的生物老師。2023年,聊城選派援青教師時,他毅然決然地報了名。

“年輕時就一直想出去看看,況且身為一名黨員,祖國大地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孫召臣說,當第一次踏上這片海拔3300米的雪域高原;當第一次接過當地領導為援青教師敬獻的哈達;當第一次看到剛察學生們渴望知識的眼眸,那一刻,他初到剛察懸著的心平穩地落了地,他暗暗下定決心要在這片土地上實現自己人生的價值,讓剛察的孩子們用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

對于孫召臣的決定,家里人十分支持。同為教師的妻子一直為他打氣,父母也承擔起照顧孫召臣兩個孩子的任務,孩子們更是以父親為驕傲,家里人的態度讓孫召臣的援青工作更有底氣。

經過短暫的休整過后,孫召臣正式在剛察縣教育局上崗,從事整個縣的教研工作,具體負責理化生實驗教學。在首次前往當地一所中學調研后,孫召臣發現了一些問題,也確定了今后工作從事的重點方向。

剛察縣寄宿制民族初級中學是剛察縣唯一的一所中學,其包括兩個普通班,其余均是民族班,藏族的學生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學生們家里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牧民,家長平時放牧又忙,無暇關心孩子們的學習,孩子們的學習底子非常差。在教學上,孫召臣采用聽課的方式,了解當地老師具體的教育方式,發現老師們雖知道新課程改革以及素質教育,但當地還沒有把新的教育理念融入進課堂中。

這些發現的一個個問題讓孫召臣逐漸有了努力的方向。“目前來看,我準備從學科教學方面加強老師們的教育教學研究能力入手,把工作重點放在關注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方面,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成績。”孫召臣說,不久之后,他可能也會參與進民族初級中學的教研活動中去,會更近距離地傾聽孩子們的聲音,盡全力解決他們遇到的堵點、難點。

孫召臣對剛察縣教育工作如此上心一方面是他高度的責任心另一方面也得益于當地政府的熱情。初到剛察,剛察縣為11名援青教師召開了歡迎會,當地領導們為教師們敬獻上了雪白的哈達;在飲食上,當地政府為援青教師組建了專屬的援青教師餐廳;住宿方面,每一名老師都有著單獨的教師公寓,廚房、獨立衛浴,還配備了制氧機,不大的空間卻五臟俱全。剛察縣面面俱到的熱情讓每一名教師心里泛起暖意,更堅定了每一名援青教師發光發熱的決心。

2017年7月,聊城市啟動教育人才“組團式”援青工作。到目前為止,全市共有60余名教師奔赴青海省支教。聊城市“組團式”教育援青人才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強烈的事業心投身教育教學,用結對幫扶、空中教研等方式結下了教育援青的“累累碩果”,為剛察縣留下了一支帶不走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從精準“輸血”、強化“造血”到助力“活血”,聊城一次又一次打出去的人才“組合拳”,為剛察縣構筑了創新發展的新高地。一批又一批輪崗教師隊伍的來來去去,架起了剛察縣和聊城人民的友誼橋梁,一批又一批各方面科技人員的對口支援,讓剛察縣在農業、工業和畜牧業等各個方面發生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巨變。

扎根高原筑匠思,此心安處是吾鄉。從江北水城,到海濱藏城,一位位聊城援青教師前赴后繼地奔赴離家千里外的剛察,立德樹人的“接力棒”在一位位偉大的教師手中傳遞,一個個感動人心的故事仍在繼續……

關鍵詞:
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
精彩推送
光伏秩序回歸? 2023-09-09 14:57:31